教学问答网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帖子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5|回复: 1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2大材料分析题

[复制链接]

5

主题

8

帖子

1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8
发表于 2022-11-26 19:4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相信做过试卷或者提前看过以前考试试卷的同学,就知道,24.25是固定2大材料分析题,因为21.22.23三大简答题,充满太多不确性,不像综合素质固定的一些话术,可能21.22.23题很多是内心都是背的不考,考的都不会,那我建议可以冲刺一下24.25两大材料分析题,虽然这2大材料分析题也是百里挑一,但是总的来说,还是有规律可询!
比如,24.25题固定的一些思维,话术,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①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当学生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时,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人思考,帮助学生恰当地去解决疑问。
②“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面对学生提出的稀奇古怪的问题,教师要能够看到学生发展的潜能,并且认识到学生目前发展的局限性,允许学生犯错,同时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寻找答案,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③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性原则。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既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也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
④教师要注意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问题意识。学生问题意识的保护与培养对促进学生思维与认知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教师要构建心理安全区,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提升自身的知识素养。面对学生的稀奇古怪的问题,教师要不断扩充自身的知识素养,以能更好地解答学生的疑惑。
如:材料中,该/某老师的教学行为遵循了启发性原则、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原则,运用了讨论法的教学方法。
首先,该老师的教学行为遵循了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面对学生在课上突然提出的问题,该老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来解决问题,遵循了启发性原则。
其次,该老师的教学行为遵循了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原则。该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教育。材料中,该老师…………(举例分析)
精神,表明该老师不仅注重教学的科学性还注重思想性,遵循了这一原则。
最后,该老师的教学运用了讨论法。讨论法是全班或小组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材料中,刘老师针对学生的疑问,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运用了讨论法。
材料中,该老师的教学行为表明他承担了传道者、授业解惑者、教育教学的管理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角色。
首先,教师承担着传道者角色。材料中,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递了无私、舍己为人的国际主义精神,给学生传递了正确的价值观念,表明他承担了传道者的角色。
其次,教师承担着授业解惑者角色。材料中,该老师不光传授给学生知识,而且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他通过适当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表明他承担了授业解惑者角色。
再次,教师承担着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者角色。材料中,该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及时关注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调节自己的教学活动,表明他承担了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者角色。
最后,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材料中,该老师面对课堂中学生提出的疑问,设置一系列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表明他承担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角色。
总结就是,先对材料中该老师或者同学进行肯定或者否定。然后引出专有名词,再对专有名词进行解释,然后联系材料内容进行解说。
像一般如果考选择,需要记住的:
因材施教,启发性教学原则,”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目的性选择,系统性选择(又称循序渐进原则),冷处理选择,可接受原则,教育机智,直观性原则,理性联系实际原则,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原则,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观等。

回复

举报

0

主题

8

帖子

1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1
发表于 2025-3-20 04:2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学问答网

GMT+8, 2025-4-8 16:28 , Processed in 0.10394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