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问答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5|回复: 1

东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考研拟录取上岸~

[复制链接]

1

主题

7

帖子

1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
发表于 2022-11-29 15: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专业相关
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位于北国春城-长春市,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校,由教育部与吉林省  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277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
小学教育专业
小学教育属于教育学部,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教育部“卓越教师给用计划”试点专业。东北师范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在全国排名第一。东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思想素养、宽厚基础知识、较强教育实际工作能力与科研能力、一定的教育管理水平、良好综合素质,能适应小学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创新精神的小学 教师、教育科研、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二、报录分析


三、参考书目
1、333教育综合
(1)《中国教育史》第四版,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79
(2)《外国教育史教程》第三版,吴式颖,李明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3)《教育心理学》路海东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教育学原理》第2版,柳海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2、815课程与教学论
(1)《课程教学论》陈旭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课程教学论》陈旭远,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四、真题分析
1、333教育综合
(1)试卷结构
教育学原理
简单题2题,每个10分,共20分
论述题2题,每个20分,共40分
中外教育史
简单题2题,每个10分,共20分
论述题2题,每个20分,共40分
教育心理学
简答题1题,每个10分,共10分
论述题1题,每个20分,共20分
(2)难度分析
考试题型略有浮动,从2019年开始没有了名词解释,但题量并没有减少,更加注重对基础知识、综合分析能力、实际应用能力的考察。
2、815课程与教学论
(1)试卷结构
简答题:5题,每个10分,共50分
论述题:4题,每个20分,共80分
案例分析题:1题,每个20分,共20分(15年开始)
(2)难度分析
①主要考察黄皮书的内容,但每年都会有绿皮书上的考点
②黄皮书一共有十三章内容,其中,第一、四、五、九、十、十三章是重点章节。
五、备考经验分享
1、333教育综合
      关于如何学,我从四月份开始的专业课一的学习,按照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的顺序去看网课做笔记,以框架的形式做笔记,看完网课后默读几遍自己的笔记,加深印象,以免做无用功。
      模拟,一定要拿出3小时的时间自己模拟,只有真正的写出来才是真的背过了。模拟的时候就用真题,不要去拿什么预测题,真题是最有价值的,可以更深入了解东北师范大学的出题规律,也可以查缺补漏,弥补知识盲区。
2、815课程与教学论
      首先,关于资料的选取:我是7月14决定要考这个学校的,我买了陈旭远老师的《课程与教学论》黄皮和绿皮两本,同时我也买了汇学思的笔记。
      其次,关于时间安排:
7--9月,进行一轮背诵。
9--10月,进行二轮背诵。
10--10月中下旬,进行三轮背诵。
10月末--11月中旬,进行四轮背诵。
11月中下旬--12月末,我给自己安排的计划是一周背一遍,并开始研究真题,每周都会模拟一边,剩下的几套真题写一写思路,摸清出题规律,考查方式。
      最后,关于如何背诵:我采取的方式是框架式学习,只有一轮背诵的时候,需要先理解知识点,我是对着笔记一字一句背下来的,我这样做是为了帮助我理解,后边的几轮背诵我都是背的自己整理的框架,因为背诵333时我也是采取的这种学习方式,所以背起来得心应手。
分享时刻:努力的意义就是当好运来临的时候,你觉得你值得!
接小学教育专业课一对一辅导,可以安排试听,有考小教的学弟学妹可以留言或私信我哦(学姐微akyan6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

帖子

1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7
发表于 2025-2-2 22:41:02 | 显示全部楼层
站位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学问答网

GMT+8, 2025-4-7 00:59 , Processed in 0.08271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