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问答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7|回复: 1

比较教育学期末论文作业《中德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仅供 ...

[复制链接]

1

主题

9

帖子

1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
发表于 2022-12-9 18: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版权所有,禁二改二传
摘要:通过文献、数据研究,比较中德学前教育的异同,运用比较方法,掌握世界其他国家的实践改革新成果,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学前教育改革提供宝贵借鉴。
关键词:学前教育 中国 德国 对比研究
一.中德学前教育机构类型比较
(一)中国
我国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和学前班。托儿所主要负责0-3岁幼儿的保育工作,幼儿园招收3-6岁学龄前儿童,以年龄分为大中小三班,以游戏为主,由专业幼教工作者从事保教结合工作,每周一至周五上学,周末休息,有寄宿制幼儿园和非寄宿制幼儿园两种。学前班作为幼儿园和小学的过渡期,附设在小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入学前教育。
(二)德国
德国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有托儿所,幼儿园,特殊幼儿园,学前班,林间幼儿园等。本人就德国特色的两个方面具体分析。
1.幼儿园
德国的幼儿园主要分为州立、教会或私人三种性质,运营经费大部分由政府支出,部分经费也包括慈善所得。德国的私立幼儿园所占比率大于公立幼儿园。《德国教育民主化的基本原则》规定儿童享有同等的教育机会,在一切的教育机构中实行免费教育,并为生活困难的学生提供补助。这一条文提升了入学率,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
2.林间幼儿园
林间幼儿园是一种较新的幼儿园类型,教师们在大自然中进行幼儿教育。1995年,赫本黛拉在慕尼黑“英国庭园”创办了第一所林间幼儿园。林间幼儿园没有墙壁、桌椅和休息室,早晨家长准备好儿童的生活用品和食物,入园后分组进行如爬树、滑雪、观察叶子或昆虫等活动。林间幼儿园提高了儿童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使他们更好地亲近自然,融入集体生活。因此,儿童更少的产生由于分离焦虑引发的心理压抑,更有益于儿童潜能和创造力的激发。这种办学模式逐渐被家长们接受,规模和数量不断呈现上升的趋势。
二.学前教育课程的比较
(一)中国
我国学前教育课程设置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纲要》规定我国幼儿园课程主要设置为健康、语言、科学、社会和艺术五大领域。具体内容如下:
1.健康领域: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悦;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知道必要的生活保健常识,学会保护自己等。
2.语言领域:乐观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等。
3.科学领域: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等。
4.社会领域:乐于与他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爱祖国、爱社会、爱父母长辈等。
5.艺术领域: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达活动等。
但是家长们“望子成龙”等错误思想,强迫幼儿园开设小学课程、双语课程,尽可能多地对儿童进行知识传授,片面追求智力开发,忽视儿童体能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儿童的早期综合发展。
(二)德国
作为联邦制国家,德国各州高度自治,因此德国并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改革方案。“我很小,但是我很快乐”是大多数德国人的教育观念。而幼教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因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母亲们照顾孩子,并提供完备的一整套学龄前儿童教育。游戏是儿童的主要学习方式和娱乐方式,他们强调老师是幼儿的朋友,和幼儿建立平等沟通关系,培养儿童的独立自主性,更多地启发儿童潜能,促进儿童个性充分发展,形成健全人格。以儿童为中心,,注重儿童能力的开发,培养完整的人是其教育理念。
1.学前教育的课程目标旨在促进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德国汉堡《教育指导》指出,教育是一个积极的、社会性的、针对性明确且有意义的对社会认知的过程。儿童通过幼儿园中各种文化安排而获得文化能力;通过感知世界,体会自然项目中的工作获得实务能力。
2.社会与文化环境教育是从儿童的生活文化背景出发,根据各种主题营造儿童熟悉的环境,掌握生活中必备的技能和常识教育,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
3.通过韵律节拍、舞蹈运动丰富儿童的想象力,增强儿童的运动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陶冶儿童的情操,培养发现美的眼睛。
4.由于德国数学方面的成绩并不理想,因此在学前阶段规定了数学领域的课程内容,以感知教育为主,通过具体形象让儿童初步感知数的概念,从小培养儿童的数学思维。
三.学前教育师资情况比较
(一)职前比较
中国学前教育师资群体主要以师范类大专和本科为主,需持有教师资格证,国家录用看重从教能力和道德素养。德国学前教育教师学历除本科外,还包括专业的技术学校和培训学校。毕业生需满足两年工作经验和高等院校毕业资格,通过国家考试取得教师资格。
(二)职后培训
中国幼教工作者经常接受职后再教育,在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进行系统的培训进修,以及教师之间开展交流会、讲座等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任教素质。德国教师“在职进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轮训、脱产进修、函授等形式及时掌握教育科学与专业学科的新进展和新成果,使教师重新认识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所担负的责任。
四.中德学前教育差异形成的原因
(一)政治经济背景
中国是多民族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学前教育是在政府领导下,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有关部门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受政治经济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东部、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影响学前教育发展。在2000年的统计报告中指出。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有50%-80%儿童得不到学前教育。德国各联邦高度自治,各州在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教育标准与教学规划的基础上可以自行安排发展。
(二)价值观念
在德国,“完整的人”理念接受度很高。教育的最好目标就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类似我国的“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理念。学前教育要努力培养儿童的个性、独立性、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中国的教育更注重儿童知识的多少而不是掌握的过程和方法。因此,受价值观念影响,更多的是知识的积累,而忽略了儿童各项能力培养,儿童与自然接触较少,亲社会行为过少。
五.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差异
(一)中国
1.室外环境:活动场地多塑胶,有的幼儿园带有人造草坪。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玩具以滑梯、摇摇马为主,较为单调。
2.室内环境: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幼儿园层高上限三层。墙体装饰主要以剪纸、贴画为主,玩具多为积木、汽车、飞机、棋类,不是所有的幼儿园都备有钢琴等乐器。因空间有限,缺少必要的社会活动,不能满足儿童拥抱自然、回归自然的诉求。
(二)德国
室外环境:有土坪、草地、橡木制品、沙石、木棍等简单质朴的活动设施,可以让儿童在幼儿园感受到自然,活动量也随之加大。
室内活动:特色安静角,可以满足不同儿童的需求,一方小天地给予他们归属感和满足感。被分隔的活动室,分隔物不固定,更符合幼儿园环境。儿童可以依据所需选择不同的活动室进行娱乐活动,在游戏中获得社会基本准则。
六.学前教育比较研究的总结
由于我国和德国的社会制度、教育价值观念、幼儿园环境与机制方面不同,导致我国与德国学前教育各方面差异明显。通过比较研究,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应注重优化学前教育机构,丰富组织形式,加快协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之间的关系,使之在儿童教育方面产生1+1>2效应,促进学龄前儿童健康发展。我国可吸收借鉴德国学前教育领域的优秀成果,结合我国相关实际情况,在改革实践中检验和发展完善理论,推动我国学前教育改革进程。
参考文献:
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R].2001.
姚伟.《比较学前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马富成彭海蕾.中德学前教育机构与课程比较及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12).
孙秀荣.德国的幼儿保教机构.早期教育[J].2000
朱海霞.崇尚自然的德国幼儿教育带给我们的启示.当代学前教育[J].200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

帖子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
发表于 2022-12-9 18: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好,可以告诉我参考文献2:4,分别呼应文中哪块内容吗?[赞同][赞同][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学问答网

GMT+8, 2025-4-19 04:42 , Processed in 0.08986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