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问答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8|回复: 9

“双减”政策之下,小学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复制链接]

3

主题

9

帖子

1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5
发表于 2022-11-3 01: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里是小学百科资料,愿你深读。
小学教育比你想像的还宽阔

《小王子》这本书一直试图告诉我们一件事:
人一长大,就再也没有能力了解孩子的世界。连带地,我们也警觉不到孩子是用另一种方式在看世界的。
尤其在小学阶段,我们急着想看到孩子在功课上的成绩表现,希望藉此确定他未来在社会上有竞争力,并从而或者解除我们的焦虑,或者强化我们的虚荣心。
因此,一方面小学阶段许多攸关孩子一生幸福的成长空间被挤压了,另一方面我们又经常用错误的评量标准在决定哪个孩子(或孩子哪方面的能力)较值得栽培。

结果,攸关未来的能力被荒废了,没必要的繁琐细节又过度地被强调了;值得被栽培的小孩被父母伤害了,得宠的小孩却又被误导了。

如果我们不能从较宽广的视野来重新给小学阶段的学习与成长定位,我们所有的努力只是在戕害小孩;如果我们不能跳出成人世界习惯的成见,我们永远找不到小学教育的方法。


从终生学习看小学教育



小学百科资料

很多人不再那么看重小学教育了,好像初中联考一废除,小学就变成一个多余而无所适从的单位与成长阶段,因此,一方面才艺班和英文班吸引了更多家长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小学教育阶段的成长目标却变成了一片空白。

一位同事告诉我:反正中学起她们就要面对地狱般的生活,现在只要让她们快乐就好!但是,小学还同时是培养孩子人格雏形的阶段。荒废了小学阶段孩子人格雏形的培养,长大后或许就来不及了。因此,我们必须把眼光拉远,从更长远的教育观点着眼,回过头来看小学阶段的成长与教育目标。

许多人都发现:现在的学生,除了别人要他做的事之外,从来都想不出自己要做什么;除了应付功课的能力之外,好像其他的情感能力和人格内涵都严重地欠缺开发。

许多小孩都变成了“草莓族”:看起来鲜红可爱,随便捏一下就烂得汁液遍地;而所谓的“高材生”,知识技能远比我们当年发达,十几岁就会自己组装电脑,可是对人生的理解与想象,却空洞得可怕。

有时候我看了不忍心,想引导他们一些人生观念。一些最“认真进取”的学生竟然会说:“老师,我选你的课是因为课表上写着‘控制系统’。如果你想谈别的话题,可不可以另外找时间。我觉得你这样上课不讲正课,有点对不起想学的学生,也对不起纳税人的钱。”

我只能承认:人的价值观在高中就已略具雏型,到了大学,他们只会根据既有的价值倾向去选择哪些话要听,哪些话不听。到了大学,才要一个人开始去思考人生的问题,实在太晚了。一个高中毕业时还没有一点点热情的人,我没有能力教!一个对人生没有任何憧憬的人,你能寄望他在大学里面培养出什么样的理想?

可是,假如一个小孩到了中学毕业时还不曾喜欢过任何东西,他到高中时又怎么可能培养出最起码的热情,和对于人生的憧憬?



由此倒推,我不得不认定:我们必须在小孩子小学毕业以前培养出他对人、动物和大自然的情感,以及对自己最起码的信心。以这些情感和自信为基础,他才有机会在中学阶段藉着简单的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去进一步深化他对这个世界的情感,并且去丰富他对人生的想象;也只有当他内在情感较丰实,对世界与人生的想象较活泼以后,他才有机会在高中阶段藉着传记、小说、历史故事与粗浅的哲理文章的引导,发展出对人生初步的憧憬,并且学会藉着前人的心路历程去思索自己的未来。

知识,不是小学教育的唯一目的。在过去的教育传统下,小学教育过度注重知识性的细节,而且不太容许小孩有犯错的机会。我觉得这是一种浪费。就知识的教育而言,小学阶段的任务根本不应该太吃重,只要足以应付中学的课程需要就可以:写写汉字,会一些简单的计算,其它科目学会多少似乎都没有多大的关系。我总觉得,小学阶段不需要注意过多的细节,算数只要观念对,不小心计算错的毛病上中学后再更正就可以。国文偶而写错别字,虽然麻烦一点,但是也没必要要求到一字不误的程度。

我儿子第一次月考作弊:抄同学的答案。回家我问他原因,他说老师要他们认真写,会的要写出来,不会的也要用心想一想。他不想让老师觉得他不认真,考卷没写完,所以不会的就问同学。我们才知道:他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考试”。大人被社会规范一再“制约”,面对各种规矩,总觉得天经地义的只有一种理解的可能性;但是对小孩子来说,所有的规范他都不懂,所以他仍保有一切我们无法想象的理解方式。

所谓的“犯错”,有时候只不过是他对事情有跟大人不同的理解而已,既不必然意味着低能,更不必然意味着“顽强”。所以容许他一些犯错的空间,只要不至于变成“骄纵”,他反而可以更放心地在和大人互动的过程中学得更宽广的知识;如果完全不给他犯错的空间,反而会让他或者过度紧张而无所适从,甚至焦虑过度而退化,或者干脆变得被动而死板。



小学教材的学习目标是在绝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学会的,而稍微聪明一点的学生,当然是轻轻松松就可以学会。表面上看起来,小学教育很没挑战性。但是,小学教育的目标根本不应该设定在“知识学习成效”(懂多少字,计算会几题等),而应该设定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以及对知识的态度”。譬如,如何培养孩子主动的读书意愿(所谓“快乐地学习”,还不如说“主动的学习”),和克服困难去自己找资料、发现答案的能力,就远比“知识的记诵与熟练”更有价值。

很多人只在意小学的教材简化了,功课轻松了。但是,减轻学生功课负担的目的,应该是为了让他们有更多尝试错误的机会和时间,让他们有机会在大人硬梆梆的规矩和期望之外,探索一些未来可能会让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也让他们逐渐找到面对书本和知识的健康态度。这些对知识的态度(为自己而读书,为了使生命更丰富、更有内在的光彩而读书,为了“自得其乐”而读书),以及获得知识的方式(即使没有人引导也敢自己去摸索),严重地影响着学童未来的发展。真的是一旦错在起跑点上,未来一生的努力将只是在扩大这个错误。

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些教育目标,只在乎学习成效(更悲惨的是简化为“考试成绩”),那我们如果不是在荒废他们的成长阶段,就是在扭曲他们。不过,知识的学习并不是小学教育唯一的目的。至少一样重要,甚至于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对人和对自己的态度。

如果家长和老师没有诚意,再好的课本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如果家长和老师真有爱心,对孩童的未来真的是功德无量。其实,老师有没有爱心,有没有偏见,有没有歧视,才是小学老师是否适任最重要的指标。我回忆小学阶段,记得的只是老师对学生的态度,他们教得好不好,却一点印象也没有。

如果我们在乎小学阶段的“人格教育”,我们必须体会到这个教育目标的艰难,如果没有家长的充分支持与配合,根本无法达成。譬如说,如果有家长坚持要小孩在学校就开始锻炼“把别人踩在脚底下”的斗争能力,那么不但老师无法管教这种学生,其它同班同学也将成为别人练习的箭靶。


从孩子的观点看教育



小学百科资料

小学生所以难教,不能单纯地只是以为他们“不懂事”。有时候,小孩子之所以没有办法“守规矩”,是因为大人已经在被社会制约的过程中丧失掉太多人的可能性,而小孩子却还保有这些可贵的可能性。大人常常用过度社会化的眼光去看小孩子的世界,因此忽略了小孩子可贵的地方。

小孩子在学习上的表现,有时候反应的不是他天分的高低,而是他接受社会制约,放弃非社会性本能的快慢而已。一般来讲,学习表现好的小孩天分通常都不错,可是这里头也有一部分是因为自己没有独特的坚持与创意;学习表现缓的小孩天分往往较不出色,但其中也有一部分是特别有创意,思考比大人灵活,因此很难习惯于一种事事都有成规的僵硬体制(爱因斯坦显然就是这种例子)。

因此,当我们在引导小孩子进入成人社会的过程中,必需注意到两件事:

其一是不要在引导小孩进入成人社会的过程中,轻率地截除了他们成规之外的创意;

其二是不要粗率地去判定小孩的愚、智、优、劣,或者替他们决定他们未来有没有足够的天分往某个方向发展。


我儿子中学的辅导老师自信满满地用智力测验、性向测验、小学以来的笔试成绩告诉我:“你儿子在数学这一科的天赋很差,以后注定是表现平庸的人。”可是,她完全忽略了我儿子从小没有家教,没有补习,没有参考书,完全自修,欠缺计算的熟练度这些特质。国三时,我要儿子逐章自己整理中学数学讲给我听,我再问问题直到他能讲解清晰,理路严谨为止。这样训练半年以后,他在高中联考的数学成绩已经相当不错,大学联考时则以数学取胜。

小孩子是未经社会制约的有机生命,他用我们无法彻底了解的方式在感受这个世界,用他自己摸索出来的方式在接受外界的刺激和回应外界,他有他自己因人而异的成长节奏和次序,绝对不是我们可以准确预期和严格地加以规范的。因此,教育不能用福特汽车的量产模式来进行,也没有办法用工业生产的品管程序来检证教育成效或者一个孩子的学习成效与学习能力。

面对孩子,我们只能不怀主观地给他所有可能的教育机会,而不要去判定谁有希望或谁没有希望。因为:你永远不会知道,在什么时机,在什么场合,你会因为哪一句话,或哪一种神情,对哪一个人,造成哪一种影响!教育不是撰写电脑程式,也不是在训练狗。狗都有它的意志和不可改的习性,何况是人。

我们不应该期望小孩巨细靡遗地接受我们所有的要求,也不应该期待他们随时都能符合我们的节奏。只要不致于太影响到整个班级的进度和秩序,每个小孩都应该多少容许他一些出入和犯错的机会。

大人多半都早已忘记自己小时候的模样,也不愿意再重新从小孩的观点去看世界,只急迫地要求小孩迁就自己的生活秩序,而不管在这过程中可能会牺牲掉小孩子那些可贵的本能和天真的禀赋,甚至会不会造成他们的冤屈,乃至于个性的扭曲。

一个好的家长或小学老师,必需要愿意(甚至乐于)重新从小孩子的观点看世界。他必需要能够体会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其重要性甚至于超过大学教授,然后他才可能终身不倦地,一再重复回到小孩子的观点,去仔细观察那个早已被大人遗忘的世界,以及在那个迥然不同于成人世界的奇妙法则:儿童的天真感情,对人的态度的敏锐感受,正在被扭曲中的性情等等。

如果大学老师可以只是经师而不是人师,家长或小学教师无论如何必需是人师。大学教师可以只是一种职业,不带任何人与人的感情,但家长或小学老师的善良、热情、诚恳、活泼、开朗与接纳却是他绝不可或缺的德性。

因为,小学生不是从知识去进行学习,而是从人的态度去学习。家长、小学老师和同学对他的态度,深刻地影响着学童长大后对这个世界以及他自己的态度。中小学生即使学的知识有小错,以后总有机会自己去修正。知识再渊博的老师,他也不见得能懂小孩的学习过程与特性。反而是教师的人格特质,才真正深远地影响着他的教学品质。

要教到学生眼睛可以亮起来,对老师是极费力的工作,和极大的挑战。它靠的是人格特质,老师的热情,对学生多样化心理的了解与想象,教师自己生命里的感动,把知识恢复为可以感动人心的场景等能力。这样子教书,老师会得到很大的鼓舞:因为她真的进入了学生的心坎。

总之,给孩子一个人性化的成长空间,尽可能宽阔的空间,让他做一个自自然然的小学生……
作者:彭明辉  侵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

帖子

1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
发表于 2022-11-3 01: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见过高中直接辍学去佛学院的(也不知道啥途径进去的,佛学院只能是出家人去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7

帖子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
发表于 2022-11-3 01: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我儿子因为认字少,不会写试卷,在老师的教导下,最后放弃写试卷,和我说反正考不好,干嘛还要写,大有反正写不完,干嘛还要写的意思[捂脸]。然后每到期末就背试卷,老师给我施压,我就在家儿子慢慢在家学字,陪他阅读,延伸纪录片,科普视频,历史,练习跆拳道等~在老师眼里都不重要~老师认为:你本来就落后了~还不着急补,还把精力放在其他地方,有些可笑。我估计我这种家长在老师眼里就很奇怪,不是不补啊,只是记得没那么快,忘的比较多[捂脸]慢慢来而已…现在就按照计划查漏补缺,慢慢来~本来就学的慢,还能一口吃个大胖子?不太现实[调皮]拒绝教育焦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7

帖子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
发表于 2022-11-3 01: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是没被班主任叫到学校教育你吧?不然你不敢不听教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2-11-3 01: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你真是太天真~我几乎每天都去[滑稽]~都快赶上回自己家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2-11-3 01: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赞同,学习是学习知识,学习如何做自己以及对待社会,而不是学习如果考试考出好成绩,想要小孩拥有健全的健康人格,就应该不惧学校的应试教育,毕竟父母的理解与支持是小孩最重要的精神支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

帖子

1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9
发表于 2022-11-3 01: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挺好的,高中就能有自己的主张,内心天赋很高,每个人都有自己缘法,世俗的普遍性并不具备绝对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11-3 01: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做的特别好,向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7

帖子

1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1
发表于 2022-11-3 01: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 拉倒吧 ~我只希望将来我儿子能在这些东西的影响下能找到人生方向,能找到幸福就可以啦[大笑][大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9

帖子

1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5
发表于 2025-2-22 04: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学问答网

GMT+8, 2025-4-6 23:48 , Processed in 0.10122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