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问答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2|回复: 0

如何正确选择考研院校?24考研必看!

[复制链接]

2

主题

6

帖子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
发表于 2022-12-12 18: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前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每年剧增,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再加上各种环境因素,越来越多的同学意识到本科学历毕业竞争优势不大,希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历,而考研正是个不错的选择;另外,部分同学由于专业原因或是自身目标较高,在大一大二就想好了要继续考研;还有的企业单位招聘明确要求学历要研究生及以上,这使得很多人纷纷加入了考研的队伍。
那么如何正确选择目标院校,难住了不少同学,针对这一特别关注的问题,阿经整理了一些考研择校相关解答,字数较多,建议收藏保存,方便下次查找~
应该如何正确选择考研目标院校?

我们在择校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和具体院校的情况而定,结合就业城市、未来规划等因素综合考量,可以将择校流程大致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明确学校层次的差异,第二部分是评估考试难度,最终确定具体学校。
一、未来就业和职业规划
既然下定决心考研,那就要尽可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方向,一定是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才能长期向上发展,在专业上才更能有所成就。对于学校和专业选择上都比较迷茫的同学,建议可以考虑从城市区域入手,因为据统计,绝大多数人毕业后会留在当初读研的城市。

二、一定要结合自己实力,去选择适合自己的高校
学校层次的差异
相信很多同学都想借此机会能够考上985、211的名牌大学,毋庸置疑,名校毕业肯定比普通院校优势要大。因此,大家择校时比较纠结的就是:想要报考名校,担心竞争太大自己考不上,报考一个较为容易的学校,又觉得自己的分数被辜负。这里就需要格外清晰认识自己的实力,了解目标院校层次,不然就很难做出决定。
确定目标院校层次的时候,建议选择比自己本科高一到两个层次的学校,假如你本科是普通二本,那考研可以在一本和一些211学校中间选。假如本科是一本,那就根据自身水平,在较大的把握中冲刺985和211院校。如果本科就是985、211的同学,那就可以看院校排名、专业排名,选择尽量靠前的。
总之,强调一点,阿经的建议是:以稳取胜,一切以上岸为目的。经验超市考研可以对个人实力情况做系统解析,提供各目标院校最新的招生数量变化、报录比情况、近年来录取分数线、推免名额等情况,由资深择校老师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总结,帮助同学们轻松筛选出适合自己且成功几率最高的目标院校,想要咨询择校详情的同学,可以点击下方卡片链接查看哦~
还可以通过搜索公众号、官网进行咨询,更有各科复习规划、干货资料可领取。


三、评估考试难度
慎重选择复试差额比悬殊大、分数占比大、时间晚的学校!
大家在做择校时一定不能忽视掉这些关键数据,而且一定要以报考院校当年的信息为准(通常每年政策多少有变动),比如:招生人数、报考人数、报录比、推免人数、复试比例、初始复试分数占比,这些重要数据都能作为我们择校时的参考依据。

判断学校考试难度如何,可以根据以下两个维度:
1、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
通常情况,在各个学校的研究生院官网上可以找到官方发布的招生相关信息文件。招生简章中有详细的报考要求说明,是否接受跨考,或其他要求。专业目录里面会有初试复试的内容、参考书目、招生人数、专业要求等等。
2、历年考情分析
招生人数:招生人数太少不要报,不可控因素太多。
复试比:复试比例一般在1:1.2-1.4之间,比如,录取10个人,可能会有12-14个人进复试,那就有2-4个人是录取不了的,所以比例太高的最好不选,风险会很大。
院校录取分数线:不能单独只看某一年的,一定要多对比近几年的分数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报录比:有些学校不会对外公开一些信息,可以找已经考上的学长学姐了解,像知乎、微博、贴吧论坛等平台上都可以去搜一搜,这些已经上岸的直系学长学姐对该专业的招生情况、考试内容等信息才最清楚。
像分数线、报录比这类信息整理比较繁琐费时间,大家也可以咨询专业考研机构,经验超市考研就可以根据目标院校搜集整理历年考情数据汇总,在分析考试难度、政策趋势上要找有一定经验的择校老师才能给到专业的指导,有择校需求的同学欢迎私信,或者点击下方卡片了解详情~
当确定院校后就可以早日脚踏实地的开始备考,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相信努力拼搏后一定会有好结果,希望同学们都能够如愿成功上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学问答网

GMT+8, 2025-4-9 04:56 , Processed in 0.08231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