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问答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2|回复: 0

2023年(上)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试真题答案 ...

[复制链接]

1

主题

3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3-3-12 08: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答案】C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答案】D示范性
3.【答案】A共同的奋斗目标
4.【答案】D《雄辩术原理》
5.【答案】C道德意志
6.【答案】C非结构式观察
7.【答案】C呼吸道
8.【答案】C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9.【答案】B行为矫正
10.【答案】A元认知策略
11.【答案】B下位学习
12.【答案】D注意的转移
13.【答案】D分科课程
14.【答案】B学不躐等
15.【答案】B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
16.【答案】A班级授课制
17.【答案】D个体内差异评价
18.【答案】A自愿性
19.【答案】B课程即知识
20.【答案】C游戏式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美育主要任务
【参考答案】
美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小学美育的任务:
(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和鉴赏美的知识与技能;
(2)培养学生参加艺术活动的技能,发展他们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心灵美和行为美,使他们在生活中体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
22.少先队活动形式
【参考答案】
(1)队会。这是少先队集体活动的重要形式,是全体队员必须参加的集会。队会可以分为一般队会和主题队会。
(2)参观、访问和社会调查。这是引导少年儿童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直观活动。活动的目的是使少年儿童开阔眼界、增加实际感受、丰富感性认识,从中受到教育。应按照教育的要求来安排参观访问和社会调查的内容。
(3)游戏。游戏是少年儿童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它具有竞争性、趣味性、知识性等特点。少先队的各种活动都是结合着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教育、教学规律的要求来进行的。通过各种各样游戏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少年儿童开阔了眼界、掌握了知识、提高了思想道德水平,而且增强了少先队在少年儿童群体中的亲合力,使得少先队能够在少年儿童群体中永远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成为少年儿童最信服、最向往的一种组织。
(4)少先队的阵地活动。少先队阵地活动是指在少先队组织建设的过程中以阵地的形式经常开展的活动。少先队活动的阵地形式有很多,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以下四种:少先队室、少先队报、红领巾广播站、中队活动角。
23.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参考答案】
(1)自身的成败经验
(2)替代经验
(3)言语劝说
(4)情绪和生理状态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 20分,共 40分)

24.材料:二(2)班小亮同学**迟到、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也不按时完成。在多次批评教育无效后,**任艾老师决定进行一次家访。艾老师到小亮家时,他**做晚饭,父母还没回家。见老师来了,小亮吃了一惊,不安***了声“老师好”,又忙着做饭去了。过了一会儿,小亮妈妈***了。艾老师从小亮妈妈***得知,小亮家比较贫困,父母每天忙于生计,早出晚归,**顾及孩子的教育,一些家务活还**小亮来做。了解这些情况后,艾老师打消了原本想要“告状”的念头。
第二天,艾老师**上表扬**不仅懂礼貌,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还帮父母做家务,希望****小亮学习。之后,艾老师安排他负责监督班级卫生工作,并对他尽职尽责的表现及时给予表扬。没过多久,小亮迟到的次数明显减少了,课堂****多了,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
问题:
(1)结合家访前后小亮的变化,评析艾老师的教育行为。(8分)
(2)谈谈小学教师应该树立怎样的儿童观?
【参考答案】
(1)通过对小亮同学家访前后的变化观察班主任艾老师的教育行为值得我们肯定,具体分析如下:
1、了解和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开展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环节,班主任要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境。包括学生的家庭类型、家庭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条件等等。材料中,艾老师通过家访活动,对小亮同学及其家庭有了新的认识,正是因为这些认识,才会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
2、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家庭和社会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班主任要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支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力量。家访是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的重要方式。材料中,艾老师通过家访活动,改变了对小亮的看法,也加深了对学生的了解。
3、关心爱护后进生。后进生通常是指那些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暂时落后、不太守纪律的学生,面对后进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材料中,在家访结束后艾老师通过当众表扬小亮,提高小亮的学习积极性,更通过安排班级工作,提高小亮的自我效能感对他人或学校造成一定后果的情形,在必要情况下,班主任可以采取适当的惩罚,惩戒包括批评和惩罚。材料中,班主任艾老师在了解到小亮同学的不良行为后对小亮采用惩戒法,同时,在惩戒无效后,又能及时调整教育方法。
4、激励法的应用。激励法是指激发学生的动机和内在动力鼓励学生朝着班主任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的一种工作方法。材料中,班主任艾老师在班上对小亮的表扬,体现了激励法的应用
5、惩戒法的应用。惩戒法是教师面对学生的违纪违规行为
综上所述,班主任艾老师通过家访活动,促进了小亮的积极变化。
(2)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有助于教师的教学小学教师应树立以下儿童观: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材料中,虽然小亮同学经常迟到、不认真听讲,但艾老师意识到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经过艾老师的努力,小亮同学得到明显改变
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材料中,艾老师通过家访了解到小亮同学的特殊家庭情况,同时,认识到小亮作为完整的人,也需要考虑学生的情绪情感需求,故而打消"告状“的念头。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材料中,艾老师通过对小亮同学的激励表扬,激发小亮同学学习的主动性。
综上所述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以上正确的儿童观
25.材料:科学课上,张老师在讲授“月食”现象时,首先给学生讲了“天狗吃月亮”的****,然后引出“月食”这个概念。接着,伴随多媒体课件的播放,张老师****:“月食的**和地球、太阳运行的相对位置有关。地球绕着太阳转,月亮绕着地球转。当太阳、月亮、地球基本运行在同一****,而且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时,月亮就渐渐地被****了。此时,地球上的人们会****的月亮****像小船、像镰刀、像眉毛,直至什么也看不见了。”最后,张老师总结道:“我们的祖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早在公元前13世纪,****就有关于日食和月食的记载。公元前8世纪,又有月食的确切记载。我们应当****骄傲。同学们,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知识,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
问题:(1)  评析张老师的教学行为。(2)  谈谈小学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
【参考答案】
(1)张老师的教学行为很好地践行了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具体表现如下: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是指教学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同时结合知识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材料中,张老师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融入爱国主义思想如感到骄傲”"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符合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2、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材料中,张老师采用多媒体播放的形式帮助学生直观形象的认识“月食”现象,符合直观性原则。
3、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材料中,张老师一步步的引导学生认识“月食”现象,以及理解了“月食”形成的原因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符合循序渐进原则。
4、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材料中,张老师借助语言“娓娓道来”知识,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知识,符合讲授法的特点。
5、演示法。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材料中,张老师借助多媒体的方式呈现“月食”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符合演示法的特点
综上所述,张老师在教学中很好的践行了当代教学思想,值得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学习。国教小
(2)小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需要做到:
1、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更新自身的知识,保证教学中呈现给学生的知识是准确可靠的规律。
2、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要将思想品德教育与所教学科内容结合,找到适合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切入点,更好帮助学生品德的发展。
3、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要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不是教学中的某一固定环节,而要与具体内容结合在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中不断的落实
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知识增长以及思想品德的发展,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这样才能保障教书育人工作的效果。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40分)本大题有6小题,任选1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1小题计分。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

26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远看长城,它像****在崇(chong)山峻n)岭之间婉(wan)蜒(yan)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ia)峪(yi)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du)子**上有方形的(liao)望口和射口,供睛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tin)兵的堡(li)。打仗**,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po)雄伟的工程在****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结合本文教学谈谈小学语文课程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哪些方面。(8分)
(2)如指导第二学段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第一课时教学活动并简要说明理由。(22分)
【参考答案】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①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学生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能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步了解长城这一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
②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学生通过学习本篇课文的重点字词,懂得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运用
③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等。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学习本篇课文后学生能通过观察图片和语言文字提升思维的灵活度
④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学习本篇课文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懂得发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激发爱国情感
(2)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长城的壮美
2、掌握“蜿虹堡垒”等重点生字词,了解本文的写作内容
3、通过圈画关键词法,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通过图文结合和朗朵班编皑隘背读法,感受长城的雄伟气魄
4、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福从而激发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文插图,问学生知不知道图片中名胜的名字,接着询问有没有去过,对它有何了解。(学生自由举手发言)
2.教师引导:长城是中华民族灵魂的象征,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让我们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一同来感受这雄奇壮美的长城。
3板书课题《长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之国歌师
(一)读通课文解决生字
1.课件出示重点词语,小组成员轮流读词语
2请部分学生上台书写“蜿堡垒”等有一定难度的词语掌握学生学习词语的情况。
(二)理解课文大意
1.自由读课文,圈画关键词,说一说长城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长、高大坚固、雄伟掖吧蝉怨观。
2通过一个核心问题:“同学们,其实作者在写这些内容的时候,是有一定顺序的。你们发现了吗?“
明确: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长城远景、长城近景。
理由:通过本环节的学习,学生能从整体上理清文章脉络感知文章内容。(设计意图)
三、研读课文,深入体会
1长城远景”教学:文章是怎么描写长城的特点的?
点拨,抓住"长龙”"蜿盘旋”、"一万三千多里”这几个重点词语来引导学生领会长城的长、弯、大的特点。
那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呢?作用是什么?
点拨,明确说明方法一列数字和打比方。其间穿插长城示意图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使学生知道这样写,使文章表达更准确,让人更信服。在理解感悟之上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表达长城的雄伟壮观。(设计意图)
2.“长城近景”教学:学习长城的近景时,出示给学生的是整段课文,这样作做,主要是针对中年级学段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段的训练。(设计意图)
在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围绕"高大坚固”一词,通过句子的比较,体会长城--大,这一特点。
利用形象的图示来理解长城的另一个特点:坚固
3“联想”教学:引导学生大声朗读,并标出最触动心灵的话语。
点拨:如“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引导学生与自己的体重来比较。“多少”“才”等词语饱含着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由衷赞叹。
扩展延伸:“同学们,当你读到这里,你现在还是站在这长城上,请你闭上眼睛,(播放音乐)你想到了些什么呢?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点拨:引导学生借助想象再次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体会作者对伟大的劳动人民的赞叹。
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
提问:古代还有哪些思乡的诗?
明确:(生1)“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生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生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四、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教师请学生谈谈学完本课的收获
五、实际演练,分层作业
1.学生写一首思乡的小诗歌
六、板书设计
长城
长、高大坚固、雄伟壮观
长城远景
长城近景
27、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司引加
(1)结合材料,谈谈如何落实“促进****数学课程融合”的课程理念。(10分)
(2)如指导****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并****理由。(20分)
[参考答案]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理念中指出,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
D在认识角这节课中,通过多媒体播放图片,学生可以直观地认识角,这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角的图片,促进了教学方式的变革。@多媒体出示钟面图片或动画,学生直观感知角的大小,创设了合理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探究热情,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总之,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融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重要的是可以解决一节课的重难问题。通过多媒体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加深学生对重难知识的理解。
(2)“认识角”这一节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简单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角开始逐步抽象出"角”,再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体验活动使学生对"角”的概念有一个模糊的表象对角的基本特征有个大体的了解能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基于此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搭一搭、比一比、试一试等活动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的大小38
2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3.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过程
(一)出示实物,引入课题都
出示实物,引导学生说出分别是箔插幼什么?
预设:三角板,钟表,书等物品,
问题:你知道三角板为什么叫做三角板吗?
预设:因为它有三个角。
问题:那你知道什么叫作角吗?
明确,刚刚看到的这些物体上面都有角。引出课题一《认识角》
[设计意图]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引出课题,建立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司
环节一抽象出几何角
课件演示:(出示剪刀三角尺、闹钟等物体中的大小不同的角)从生活中的物体表面抽象出角。
问题:谁能找出这些物体中的角? 学生一个一个指。
明确:如果把这些实物上的角搬下来,就成了下面的图形角(课件出示抽象出的角)


明确:像这样的一些图形,就叫做角
设计意图]从实际物品中抽象出角,初步建立角的表象体会角无处不在
环节二:角的各部分名称
问题:我们先来摸一摸直角三角尺,说说你摸到的是角的什么样的?小组内交流一下。
预设:角是直的,是尖尖的。
明确:尖尖的地方我们叫它“顶点”(板书)直直的我们叫它边”(板书)。
问题,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明确:一个顶点,两条边
教师介绍角的记法和读法
明确:用给角起名字的方法来介绍角的记法和读法。
[设计意图]通过摸一摸,体会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深入认识角。
环节三:搭一搭
你能用你的小棒搭一个角吗?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同桌互相评一评对不对(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用小棒搭角的过程,体会角的特征,培养动手能力。
环节四:感受角的大小
拿出钟表学具,小组内活动,转动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两根针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学生直观感受角的大小变化情况。
多媒体出示三幅钟面,学生思考:你能看出上面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
[设计意图]在转动时针和分针的过程中,感受角的变化能初步区分角的大小,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环节五:试一试
把两根硬纸条搭在一起,做成大小不同的角。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对角的大小有更加深入的感知,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课堂练习,灵活运用
1.大屏幕出示图片,说说哪些是角,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2.出示一组角,找出最大和最小的角。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问题,不仅可以巩固本节课所学,还能增进师生间的交流
(四)课堂小结查漏补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完成练习册上的1~3题
2回家后找一找家中有哪些地方存在角,并和你的爸爸妈妈分享今天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练习册上的题目可以巩固所学,找找家中的角并和父母说一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28、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28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Guoguo: Hi, Mike. Why are you standing there?
Mike: Hi, Guoguo. I'm ** for my dad's friend
Guoguo: Is it a man or a woman?
Mike: A man Look! Here he comes.
Guoguo: There are two men.Which one? What is he wearing?
Mike: It's ** taller man He is wearing a blue suit with a silver tie
Guoguo: Ah, yes.He is wearing a pair of black shoesMike: Yes, he is Mr.**.He's a lawyer.
Guoguo: No wonder he looks so serious.I**** say goodbye toyou now.
Mike: Bye-bye! See you tomorrow,Guoguo!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述****的基本环节。(4分)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此**内容,试拟定相应的教学目标(9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并说明理由。(27分)
[参考答案]
(1)对话教学的基本环节包括:D热身&导入话题,@新授借助主题情境完成语言知识点的输入;3练习巩固对话相关内容完成输出任务,@小结作业,复习新知,提高交际意识。
(2)教学目标
语言能力目标:0学生能够理解对话的主要内容。@学生能够认读、运用重点词汇suit,silver tie,lawyer,goodbye和句型如What is he wearing?-He is wearing a pair of black shoes.”等3学生能够学会从穿着、外貌、职业等角度描述别人。
文化意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穿着对一个人形象的重要性思维品质目标: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并表达自己对于穿着的观点。
学习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生的听说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F
(3)操练环节
活动1:学生两人一组朗读对话,五分钟后,教师邀请几组同学上台展示。
[设计意图]学生两人一组进行角色扮演朗读对话,操练新知,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2: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图片,两人一组创编新对话谈论穿着,五分钟后进行表演分享。例如
S1:What is the girl wearing?
S2: She is wearing ..
[设计意图]学生两人合作创编对话,运用新知,提升语用能力。
29、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歌曲的音乐*******情感。(4分)
(2)如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学习这首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9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学唱歌词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27分)
[参考答案]
(1)《草原就是我的家》是一首原汁原味的内蒙古短调民歌歌曲为2/4拍六声羽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旋律明朗豪放优美动听,极富民族特色。歌曲节奏较规整,有进行曲雄壮有力的特点,使得歌曲简单、易唱,充满舞蹈性。表现了蒙古族儿童对草原、家乡深深的挚爱之情。
(2)教学目标
1、在听唱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体验到歌曲中的蒙古族音调,感受蒙古人民豪迈的性格,能够加深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有进一步了解我国民俗风情的欲望
2、通过欣赏多媒体、唱念体验歌词等方式深化情感认知,边舞边唱,唱出欢快与豪迈。
3、通过舞蹈创编打击乐器伴奏等形式,丰富歌曲的表现力
4、通过学习歌曲,认识蒙古族音乐文化与民俗特色,拓展民族音乐文化认知,潜移默化中加深民族文化自信。
(3)学唱歌词环节的教学活动
体验模仿歌词教学
1、看一看
教师播放多媒体:蒙古族草原美景与民俗纪录片段学生边看边思考:看到了哪些民俗活动?
师生总结:有摔跤、赛马、射箭、歌舞等活动。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传统的群众性体育集会。
2、想一想
教师弹唱歌曲,学生仔细听:歌曲中唱了什么?
师生总结:蓝天白云,碧草一望无边,风吹草低见牛羊,牧民挥动马鞭,骄傲驰骋。风儿吹吹、马蹄哒哒、铃铛摇摇,令人陶醉!迫不及待想要体验小牧民的生活
教师有感情地念歌词,学生边律动边轻轻跟读
3、念一念
一个小组为一个蒙古包,蒙古包间进行有节奏的歌词接龙解决“歌”字的附点节奏,想象挥动鞭儿,马蹄哒哒的形态边模仿边按节奏读歌词
4、唱一唱
教师播放伴奏,一起用“lu”唱旋律
加入歌词,师生逐句对唱
柯尔文手势辅助大跳音高,小组轮唱旋律
教师弹琴,师生完整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整个教学设计贯穿了“快乐”二字。师生身临其共同探索了蒙古族的美丽风光和民俗风情
这篇教学设计活动多样,符合新课标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发动了学生的通感体验,把语言美、形式美融入其中,体现了音乐艺术的综合性。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唱,深化了学生对蒙古音乐的情感认知及文化理解,学生乐于进一步学习民族音乐文化
30.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武术基本动作一弹踢
动作方法:并步**,两手叉腰。右腿屈膝提起,大腿抬平右脚绷直,当提膝****时,迅速猛力向前平踢,使力量达于脚尖左腿伸直或微屈支撑,上体正直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请简述“武术基本动作弹踢”的动作要点。(4分)
(2)拟定小学中年级“武术基本动作一弹踢”的教学目标(9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本课内容的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27分)
[参考答案]
(1)挺胸、直腰、绷脚面、收髓,弹击有力,力达脚尖
(2)教学目标
1.学生乐于参与练习之中,能够说出武术弹踢的动作方法了解动作要点,能够熟练做出武术弹踢的技术动作。华
2通过武术弹踢练习,增强腿的劲力,提高腿部肌肉、韧带的弹性,学生树立科学锻炼的意识,养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激发学习武术的兴趣。
3学习武术,传扬我国传统文化,感受武术运动的乐趣,同时培养学生勇敢、自信、顽强的良好品质。
(3)教学环节
一、开始部分
集合整队、清点人数、师生问好、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宣布本节课的内容、提出要求等
意图:学生对整节课有大致的了解,能更好地理解各个教法的作用
二、准备部分
1、游戏热身:猜拳踩脚
猜拳踩脚,两人相对而站,用手猜拳,石头剪刀布,胜者立即用脚去踩对方,而对方也可及时敏捷地进行躲闪,接着再猜再踩,在规定的时间里,踩到对方次数多者为胜
2、徒手操
(1)头部运动(2)扩胸运动;(3)体转运动,(4)膝关节运动:(5)踝关节运动。
意图,热身,提高柔韧性,避免受伤,适应主要内容教学三、基本部分
1.教师通过示范讲解武术弹踢的完整过程
并步站立,两手叉腰。右腿屈膝提起,大腿抬平,右脚绷直当提膝接近水平时,迅速猛力向前平踢,使力量达于脚尖,左腿伸直或微曲支撑,上体正直。
要求:学生认真观看教师示范动作
意图:体会弹踢的完整过程。
组织:体操队形。
2学生进行并步双手叉腰练习
要求:动作迅速、流畅。
意图:分步骤练习,逐步掌握
组织:体操队形,听教师口令指挥
3学生进行右腿屈膝提起练习
要求:大腿抬平,右脚绷直
意图:体会动作细节
组织:体操队形,听教师口令指挥,集体纠错
4.学生进行踢腿练习
要求:做右腿屈膝提起动作,迅速向前踢腿
意图:稳重心,踢腿有力度。
组织:体操队形,听教师口令指挥,集体纠错
5学生进行完整动作练习
要求:绷脚弹踢,力达脚尖。
意图:体会完整动作。
组织:体操队形,听教师口令指挥,集体纠错
6学生分小组进行弹踢完整动作练习
要求:完整动作的组合练习,节奏鲜明.
意图:巩固动作的整体性,做到连贯自然
组织:两人一组,相互练习,相互观察纠错,教师巡回指导
7.课课练
完整动作的展示
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表演,进行这个完整动作的展示。
意图,巩固学习的内容,提高对武术的学习兴趣
组织:分成四个小组,进行比赛练习,教师言语鼓励
31.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照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象形文字的**及*。(4分)
(2)如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9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设计理由。(27分)
[参考答案
(1)象形字来自图画文字,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是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主要特征有:
1、象形文字的特点是根据物体的形状进行创作象征意义大于表达意义
2、用图形来作文字,这些文字和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很相像
3、由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图案独立产生
(2)教学目标
学生经过一学期的美术课学习,掌握了一些基本线条,颜色的绘制,以及简单的人、物、景的描绘,有一定的基础,产生了不同的艺术表现想法。象形文字低年级学生对象形文字有了一些了解,语文教材上有介绍象形文字的课文。本课通过欣赏比较了解象形文字,依据字意进行联想,学会用平涂、接色等方法并为文字配上合适的背景,形成画面。教学目标如下:
1、初步了解象形文字的特点,尝试书写象形文字,根据字意联想,为文字配上合适的背景,形成一幅文字作品
2、通过欣赏、总结、想象、创造,引导发现象形文字与现代文字的不同,学习利用文字与底色创意作品的方法。
3、感受象形文字的独特美,体会其简单内涵,技法对祖国文字的学习兴趣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3)新授环节
1、播放图片,初步感知
穿越时空,带领学生欣赏甲骨文、金文、小篆表现的“日字请学生一起欣赏,提出问题:说说认识这个字吗?是什么字?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总结:用简单的绘画形式并创造出了图画性很强的字叫象形文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象形文字的基础知识,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运用游戏,总结特征。
设置“看图猜字"“看图写字”等游戏,学生观察辨认,并大胆讲述对象形文字特点的看法一抓住了物体的主要特征,将实物与相应的象形文字进行比较分析,引导学生寻找象形文字是怎样抓住实物最主要的特征,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省略细节的。老师带领学生用手指书空写一写、画一画象形文字,加强学生对象形文字的印象。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中的畅所欲言,思维碰撞,发展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3、欣赏作品,探究方法
教师播放象形文字动画影片,请学生观看并找出藏在里面的象形字,请学生回顾并发言:这些文字用怎么变形绘画的(山水动物、植物、人可以组合在一起变成一幅画,夸张、大小、疏密等将字画组合)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活动,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4、教师示范,总结步骤
教师进行“树”的象形字范画,邀请学生展开象形编故事边范画边总结绘画步骤:
1、选择表现对象
2、展开联想
3、字画组合
注意:图形与字义相符,夸张、大小、疏密等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示范,学生直观感知绘画步骤和注意事项。
6练习展评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象形文字展开联想进行字画的重新组合要求构图饱满、富有创意。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为单位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讲解自己作品中,哪里的图形与字义相符?画什么地方的时候最困难?展示过程中学生互相评价,选出自己认为最有创意的作品,最后教师评价,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的形式来激发每个学生的表达欲望,从而形成说画、讲的课堂氛围。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学问答网

GMT+8, 2025-4-9 08:51 , Processed in 0.12635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